聚氨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已成为一个聚氨酯大国。
“十二五”重大关键技术需求主要包括目前国际上前沿的聚氨酯开发技术,主要有气相光气化和非光气化异氰酸酯生产技术,HPPO(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水性或无溶剂型聚氨酯产品开发,发展精细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聚氨酯产品,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技术等。他透露,其中多个技术项目已被国家科技部采纳。通过这些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在“十二五”末,我国聚氨酯工业力求不仅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而且重要基本原料、助剂、主要产品类型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这一规划,在“十二五”末,我国将建设15万吨/年TDI、万吨级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000吨/年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0万吨/年HPPO法生产环氧丙烷、万吨级聚氨酯泡沫稳定剂和非食用油聚醚多元醇等生产装置,大大提高高端产品的供应能力和国产化进程。
顺应世界能源、资源、环境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发展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和利用替代资源以及安全、环境友好技术,是聚氨酯技术“十二五”发展趋势。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大国,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在重要原料、助剂、产品的关键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安全环保、回收利用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仍有明显差距。
目前我国的TDI(甲苯二异氰酸酯)、ADI(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生产技术多由国外公司垄断,ADI生产几乎为空白。同时,环氧丙烷生产环保问题严重,技术也明显滞后。此外,主要助剂聚氨酯泡沫表面活性剂大部分依靠进口,水性聚氨酯产品开发落后,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DMC(碳酸二甲酯)、氨纶等工艺和设备等与国外都有很大的差距。
针对于汽车行业的特性,聚氨酯又有新的发展。更小、更轻但动力更强的发动机技术是汽车提高燃油效率的一个重要做法。杜邦高性能聚合物大中国区汽车巿场开发经理彭若明表示,涡轮增压技术在柴油机已是一个成熟的巿场,今后在汽油车上将有非常快速的增长,而涡轮增长技术的普及将对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如耐温性,杜邦针对此领域已推出相关高性能材料,河本也推出新型聚氨酯。
目前一些企业推出的新型聚酰胺6,通过挤压吹塑生产带有集成波纹管的增压空气管道。由于要进行废气再循环,增压空气管道必须具有较高的耐废气/漏气冷凝物性能。这种新材料十分柔软,因而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而根据OEM测试规定,与同样用在批量生产中吹塑增压空气管道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和弹性体组件共聚多酰胺相比,该材料具备更佳的耐油、耐燃油以及酸性冷凝物性能。
塑料在整车中应用重量百分比为8-12%,其中PP类约占48%,其他材料有PE、ABS、PVC、PA、PMMA、PC、POM、PBT等,以中国巿场去年汽车产销量1800万辆计算,改性塑料需求约为200万吨/年。塑料在汽车的应用从内饰、外饰、电子电器到底盘以及动力总成都有涉及。作为材料提供商,如何协同汽车厂商实现更轻以及提高燃油效率的目的呢?
部分闻名人士分享了高性能塑料未来在汽车应用开发的三个趋势或思路:一是高性能材料;三是新的加工工艺,目前应用在汽车的塑料制品多采用传统注塑成型,杜邦开发了一些新的加工工艺,如水/气辅注塑,3D吹塑技术,针对汽车座椅的冲压成型等;二是综合功能集成,如现在的塑料进气歧管整合了原来14个部件,一次成型。在这其中,聚氨酯的应用十分重要。
相关标签:聚氨酯,隔离浆用PU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