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研究
黄 洪 1 , 傅和青 1 , 邓艳文 2 , 陈焕钦 1(1. 华南理工大学 化工与能源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2. 华南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用环氧树脂 E-44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WPU),丙烯酸羟乙酯(HEA)与 MMA 发生 共聚反应。制得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HEA 为核壳之间桥连的核壳交联型 PUA 复合乳液。这种复合乳液集 中了聚氨酯的耐低温、柔软性好、附着力强,丙烯酸酯的耐水和耐候性好,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性好 等许多优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 E-44 和 MMA 添加量增大,胶膜硬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逐渐提高, 胶膜断裂伸长率和乳液的稳定性则随着降低。当环氧 E-44 含量为 4%,MMA 含量为 20%~30%时综合性能较好。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改性;核壳交联
中图分类号:TQ323.8;TQ316.6;TQ316.342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聚氨酯以其分子结构的软硬度可调节范围广、耐低温、柔韧性好、附着力强等优点,广泛用于涂料、 胶粘剂、弹性体、发泡材料等。但是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这种溶剂型 聚氨酯的使用愈来愈受到限制,以水为分散介质的环保性水性聚氨酯(WPU) 成为近年来聚氨酯树脂开发研究的方向。单纯的 WPU 乳液在一些性能上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胶膜力学性能不佳,耐化学 性和耐水、耐溶剂性不好,硬度较低。为改善水性聚氨酯乳液及涂膜性能、扩大水性聚氨酯的应用范围, 就必须对 WPU 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 [1~3] 。环氧树脂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和耐化学性好等优点,可以利用 环氧的羟基和环氧基参与反应,提高水性聚氨酯胶膜的机械性能、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等。丙烯酸酯(PA) 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耐候性。可用丙烯酸树脂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提高其耐候性和耐水性。同时利 用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对水性聚氨酯改性,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聚氨酯乳胶膜的性能得到明 显改善 [1~5] ,本文采用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对水性 PU 复合改性,得到性能更加优异的 PUA 复合乳液。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TDI(80/20),工业品,日本进口;二羟甲基丙酸(DMPA),工业品,Perstop 公司产品;1,4-丁二醇 (BDO),广州石化总厂;环氧树脂 E-44,广州东风化工厂;聚醚二元醇 N220,数均分子量 2000,羟值 56 mgKOH⋅g −1 ,广州制漆厂;N-甲基吡咯烷酮(NMP),化学纯,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产品; 丙酮:分析纯,广州新建精细化工厂生产;三乙胺(TEA):分析纯,上海永生试剂厂;乙二胺(EDA):分 析纯,广州东风化工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广州东风化工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广州东风化工 厂;丙烯酸羟乙酯(HEA),广州东风化工厂;偶氮二异丁腈(AIBN),广州化学试剂厂。
2.2 实验步骤
2.2.1 预聚体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温度计、冷凝管的四口瓶中,加入 TDI 和聚醚二元醇,逐渐升温到 70~80℃,保持在此温度下反应 1~1.5 h 左右,取样测定反应物中 NCO 基团的含量,当达到规定值后,开始降温。
2.2.2 预聚体的扩链与交联
降温至 70℃,加入扩链剂 BDO,保持此温度反应 1.5 h,而后,加入亲水扩链剂 DMPA、环氧树脂E-44、NMP,并加入少量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保温反应约 4 h 直至 NCO 达到规定值。反应过程中添加适量的丙酮以控制预聚体的粘度。
2.2.3 丙烯酸单体的引入
反应温度在 70~75℃之间,滴加 MMA 与 HEA 的混合物,0.5~1 h 滴加完毕,并开始降温。
2.2.4 预聚体的乳化中和
降温至 40℃,将上一步混合物倒入乳化量杯中,在强力分散机的高速搅拌下一次性快速加入 TEA和去离子水的混合物,高速搅拌,紧接着加入适量 EDA 进行扩链,继续高速搅拌 5 min,得到 PUA 水分散体。
2.2.5 乳液聚合
将 2.2.4 节得到的 PUA 水分散体,倾入四口瓶中,加入溶有少量 AIBN 的适量丙酮溶液,保温在 70℃,引发丙烯酸单体聚合反应 3 h,得到最终的 PUA 复合乳液。
2.3 产品的分析与测试
2.3.1 FTIR 分析
树脂结构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Perkin-Elmer spectrum-2000, KBr 压片)分析,测定范围400~4000 cm −1 。
2.3.2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粒径测试
用 Malvern 粒度分析仪测定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粒径分布,测定平均粒径,测定范围 0.6~600 nm。
2.3.3 粘度测定
采用 Brookfield RVDL- + Ⅱ 粘度仪, 4#转子 100 r⋅min −1 转速,25℃测定。
2.3.4 NCO 基含量的测定
按国标 GB6743-86 采用滴定分析。
2.3.5 乳液稳定性
在室温下台式离心机(TGL-16C)中以 4000 r⋅min −1 运转 10 min,立即观察乳液是否有分层聚沉的情况。
2.3.6 胶膜的制备
将乳液在聚四氟乙烯板上流延成膜,然后放入烘箱中,在 80℃下烘 2~3 h,制备厚度约为 1mm 的膜。
2.3.7 胶膜耐水性测试
秤取重量为 w 1 的乳胶膜,浸入去离子水中,24 h 后取出用滤纸揩去表面水,秤重 w 2 ,吸水率=[(w 2 −w 1 )/w 1 ]×100%。
2.3.8 涂膜硬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定
涂膜硬度按 GB1723-95 测定;涂膜拉伸强度按 GB/T528-92 测定;断裂伸长率按 GB/T2412-98 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红外光谱分析
图 1 为环氧 E-44、水性 PU、用环氧 E-44 改性的水性 PU(WPU)和用 E-44 和丙烯酸单体 MMA 共同 改性的水性 PUA(WPUA)红外光谱图。图中谱线(a)为环氧 E-44 的谱图,3492 cm −1 为羟基特征峰,832 cm −1 为不受其他基团特征峰干扰的环氧基的特征峰。(b)为改性的水性 PU 的谱图,3304 cm −1 和 1533 cm −1 处 出现 N-H 的特征吸收峰,而 3482 cm −1 处的 N220 中的羟基峰和 2280~2270 cm −1 处的 NCO 基特征峰消 失,表明 NCO 基与羟基全部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基,1600 cm −1 为羧酸盐的特征峰。(c)为环氧 E-44 改性 的水性 PU,与谱线(b)相比,在 1297 cm −1 处有环氧树脂季碳原子的特征峰,在 3492 cm −1 处的环氧 E-44 的羟基特征峰消失,环氧基的特征峰 832 cm −1 消失。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环氧树脂的羟基全部参与发应; 环氧基全部发生开环反应。(d)为环氧 E-44 和 MMA 共同改性的水性 PUA 红外谱图,1150 cm −1 处出现甲 基丙烯酸甲酯的特征吸收峰肩带,(c)谱该位置平滑,没有肩带(见图 1(c)、(d)原谱的 1500~1000 cm −1 的局 部放大图(A))。
3.2 粒径分析
图 2,3,4 分别为未改性的水性 PU 粒径分布图、用环氧 E44 改性的水性 PU 粒径分布图和用环氧 和 MMA 共同改性的粒径分布图。图 2 中,未改性的水性 PU 分散体平均粒径较小为 28.5 nm,乳液呈透 明状,粒径分布较均匀;图 3 中,用环氧改性的水性 PU 分散体平均粒径明显比未改性的增大,为 76.86 nm,乳液呈乳白半透明状,这是由于环氧与聚氨酯反应时可以将支化点引入聚氨酯主链,使之形成部分网状 结构,从而导致 PU 分散体粒径增大,同时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分布不均,使得分散体粒径分 布更宽。图 4 中,用环氧和 MMA 共同改性制得的 PUA 分散体粒径又明显比只用环氧改性的 PU 分散体 粒径大,平均粒径为 125.4 nm,乳液呈乳白微透状, MMA 单体在 PU 水分散体中发生乳液聚合,同时 MMA 单体与 HEA 的烯键发生共聚合,形成以 HEA 为桥连的以丙烯酸酯为核,亲水的聚氨酯为壳的核 壳交联型乳液,由于核壳结构的形成,乳液的粒径 明显增大 [6] 。图 4 中显示 PUA 分散体粒径分布较前 两者都更窄,可能是由于 MMA 发生共聚时形成的 颗粒均匀,由于以 HEA 为桥连的化学键力的存在, 迫使聚氨酯分子以丙烯酸酯为核均匀分布于壳层。
3.3 环氧树脂添加量的影响
环氧树脂为多羟基化合物,在与聚氨酯反应时可以将支化点引入聚氨酯主链,使之形成部分网状结 构而令性能更为优异 [7] 。从表 1 看到,加入环氧树脂后,产品的耐水性有明显的提高,随着环氧树脂含 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增加,硬度也增加了,随着环氧树脂添加量的增加,改性后的 PU 的交联密度增大, 降低了聚氨酯树脂的亲水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稳定性下降,当添加的质量分数达到 6%时,离心分离测 试结果有微量沉淀。较佳环氧树脂添加量为 4%左右。
3.4 MMA 含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4.1 MMA 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测试了固定环氧含 量为4%,添加不同含量 MMA而制备的水性PUA 复合乳液的性能,从表2 可以看到MMA含量变化 会导致乳液外观变化, 当MMA含量超过30%以后,乳液外观由乳白泛蓝光变为乳白,稳定性越来越差,黏度逐渐减小,固含量逐渐增大。由于MMA单 体发生乳液聚合,形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核,PU为壳的核壳交联型水分散体,乳液平均粒径增大,当 乳胶粒径增大时,胶粒表面离子基团的分布密度降低,根据扩散双电层理论,双电层作用减弱,乳液的δ 电位减小,离子间的排斥力减小,故贮存稳定性下降。当MMA的含量超过40%时稳定性已经不能满足实 际的要求。乳胶粒径增大时, 其胶粒表面积减少,被吸附的水合层含量减少,相应于减少了分散相的体 积,按照 Moony 的理论,分散相的体积越小,乳液的粘度也越小。胶粒粒径越大,每个胶粒的质量越 大,在表面离子基团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体系可以容纳的胶粒质量越多,因而固体含量可以更大 [8] 。
3.4.2 MMA 含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MMA 为硬单体, 与PU 硬段的极 性相似且易形成氢键,具有较好的相容 性,所以随MMA 含量增大,相当于提 高了PUA 硬段比例,使硬段所形成的 微区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及不易被溶剂 破坏的特点, 故涂膜的硬度、拉伸强度 增大。随着MMA含量的增大,相应降低了PU 分子结构中软段的比例,而软段非晶区提供柔软弹性,故 断裂拉伸率减小。从表 3 可以看到,MMA加入后耐水性明显改善,聚氨酯水分散体胶膜因为分子链具 有较好的亲水性很快被水渗入、溶胀,表现为吸水率较大,而丙烯酸酯改性后的胶膜,由于核壳交联结 构的形成,疏水的丙烯酸酯阻碍了水分子的渗入。丙烯酸酯的含量越高,在每个胶粒中,疏水的链段的 比例越高,水分子的渗入程度越底,从而吸水率降低 [9] 。
4 结 论
采用环氧树脂 E-44 和 MMA 共同改性水性 PU 得到性能优异的 PUA 复合乳液,环氧基团全部开环, 与 PU 发生交联。MMA 单体在 PU 乳液中发生种子乳液聚合,并形成以 HEA 为桥连,以丙烯酸酯为核, 聚氨酯为壳的核壳交联型 PUA 复合乳液。环氧 E-44 和 MMA 最适加入量分别为 4%和 20%~30%。
参考文献:
[1] Noble K L.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J].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1997, 32(3): 131-136.
[2] Lee J S, Shim J H. Modification of aqueous polyurethanes by forming latex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with polystyrene [J]. Colloid Polymer Science, 2001, 279(3): 959-965.
[3] LIU Chun-hua(刘春华), FANG Zhi-qi(方治齐). Primary study on waterborne polyurethane-acrylate modified with epoxy resin(环氧 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初步研究) [J]. Polyurethane Industry(聚氨酯工业), 2000, 15(3): 21-23.
[4] Yoshihiro Okamoto,Yoshiki Hasegawa,Fumio Yoshino. Urethane/ acrylic composite polymer emulsions [J].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1996, 29(4): 175-182.
[5] QU Jin-qing(瞿金清), TU Wei-ping(涂伟萍), CHEN Huan-qin(陈焕钦).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component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paints(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与表征) [J]. J Chem Eng of Chinese Univ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2, 16(2): 212-215.
[6] LI Zhi-hua(李芝华), ZHENG Zi-qiao(郑子樵).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modified with acrylic resin(丙 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性能与结构) [J]. Chemistry and Adhesion(化学与粘合), 2000, (4): 155-157.
[7] JIANG Shou-xia(姜守霞), SUN Wei (孙威), ZHOU Zhao-yi(周照毅). Study on synthesi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paint modified by epoxy resin(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研究) [J].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应用化工), 2003, 32(5): 17-21.
[8] QU Jin-qing(瞿金清), LI Pei-yan(李佩妍), CHEN Huan-qin(陈焕钦).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aqueous polyurethane(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水性聚氨酯的共聚反应) [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2(8): 54-57.
[9] LI Lu(李璐). Study on aqueous polyurethane paints modified by polyacrylate emulsion(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J]. Synthetic Materials Aging and Application(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2, 31(2): 7-9.